机构动态

“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在京启动
创建日期:2012-12-12

 

——首期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发展研讨会同期举行


  12月10日上午,由民政部指导,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安利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十余家全国公益慈善组织共同参与的“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在京正式启动。此项目借鉴商业孵化的模式运作建立慈善人才培养体系,被业界称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打造公益领袖

  这项面对全国NGO组织从业人员的“中国公益人才培养计划”将持续三年,每年从申报者中选拔出50名“最具潜力的公益慈善人才”,由民政部领导、知名基金会负责人、业内著名教授学者等组成的人才培养专家团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为他们提供行业间对话、展示与合作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公益项目的实施。每年培训结束后,从50名培训学员中,评选出10位优秀学员,每人拨付10万元的机构发展金,用于他们负责的NGO机构建设和项目管理。三年培训计划全部结束后,综合三年内所有培训和资助项目的落实,为具公益慈善领袖潜质的10位学员,提供出国考察交流机会。

  作为主办方之一,安利公益基金会不仅为“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出资1000万元,支持整个项目的运转,作为中国第一个民政部批准的由外企建立的公益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还将充分利用与国际最先进的公益机构接轨的背景和优势,把最先进的理念引入到公益人才培养计划中。

  此项培养计划对NGO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将起到一个方向性指引作用,在NGO机构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京奥运火炬手协会发起人之一张雨说,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参加培训计划,成为幸运的“五十分之一”,“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凭着一股热情在做公益,非常期待专家、学者能够对我们的项目给予专业指点。”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右二)、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右一)、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左一)、
安利公益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黄德荫(左二)共同启动“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


  公益慈善业发展亟待打破人才瓶颈

  
当天,首期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发展研讨会同期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公益机构领导人围绕如何促进公益慈善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汇聚公益慈善资源,促进机构人才持续发展两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取得共识:人才匮乏已经严重制约公益慈善业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公益慈善发展的瓶颈。

首期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公益机构领导人各抒己见


  观点聚焦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人才储备整体严重不足;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与其他领域特别是商业领域和政府相比,社会精英人才更是严重缺乏: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


  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制度保障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首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解决行业发展的问题。

——民政部人事司副司长孟志强


  希望搭建一个整合行业经验与智慧的平台,让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领袖、公益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界的专业管理人才能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帮助项目的参与者充实专业背景、完善知识储备、扩充公益视野、提升实践技能。

——安利公益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黄德荫


  目前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更多停留在道德高尚的领域,专业化程度不够,在现阶段专业化的培养更为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


  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项目不止要做3年,而应该是30年!不应只投入1000万,应该投1亿!培养的不应只有150人,而应该是1500人。目前公益行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人才缺乏与资源匮乏,导致了公益行业的恶性循环。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


  公益人才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发展更多的志愿者;另一方面,是让公益从业者更加专业,包括从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公益事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


  公益行业不应该将自己视为“弱势群体”,公益从业者有着坚定的价值观,需要为公众守望价值。公益行业之所以引人关注也在于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公益人才的话题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持续关注。

——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


  需要有机制解决收入和激励、需要让公益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企业与NGO合作的时候,需要尊重公益人,给予他们一定的项目管理经费,促进公益组织的发展。

——汇丰银行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高级经理王颖


  相关链接:

  公益人才培养计划官网

  公益慈善人才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