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益商对话,探寻公益与商业的互通互融
创建日期:2017-05-19

 

      商业化的方法促进公益组织发展,公益组织又是如何看待企业做公益?在公益领域内,企业与公益组织关注的侧重点和需求往往各有不同,如何让双方增进了解、合作发展?这些话题一直是公益领域关注的议题。

 

      5月12日,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主办,安利公益基金会承办,中国社会组织杂志社协办的第21期“基金会双月沙龙”在安利北京体验馆举办,本次活动围绕“益商对话,携手推动公益行业发展”主题开展,民政部和中国社促会领导、公益慈善领域专家、企业CSR负责以及业界相关人士120多人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主办方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孙伟林表示,“基金会分会双月沙龙”以热点选题、政策导向、深度探析和灵活生动深受业界好评,本次的主题非常有新意,采取了开放、跨界的方式,公益界的专家、企业界的负责人从不同的视角共同讨论一些共性问题,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安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翔表示,公益与商业,相互学习、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引入企业的运作思维及管理方式对于公益行业的发展积极有益,而参与公益又能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跨行业对话,才能让双方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世界的灯光不会因为开放分享而黯淡,只会因为互联互通而更加灿烂。

 

 

      在本次活动中,主办方从企业关注的CSR问题、公益行业关注的问题两个维度,提出十大关键词,由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公益机构进行解读,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

 

关键词一:慈善法

中国公益研究院法律中心主任黎颖露

《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五大影响

 

 

      《慈善法》有一个话题很受关注,就是对于慈善组织身份的认定以及获得公募资格后具体的行为规范。黎颖露谈到五方面影响:第一是募捐,包括公开募捐和个人求助的关系,去年的罗尔事件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第二是公开募捐和定向募捐之间的区别,这对于高校基金会来说尤为关键。

      第三,跟商业合作相关的公益营销、众筹模式,与慈善公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这个直接会影响很多企业、慈善组织在做一些创新性的募捐活动时,对于合规性的考量。

      第四,涉及慈善支出和管理费用,关于管理费用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慈善支出从原来的统一比例变成现在四个阶梯精细化管理。

      第五,慈善财产保值增值活动,比如公益创投,能不能以创始股东的方式去投资一个社会企业。

      还有对于捐赠人来说最明显的影响,除了做慈善组织或者供捐赠以外,又多了一条途径慈善信托,股权信托也已经出来。同时在税收方面,将来会有更多的优惠力度,也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大额股权捐赠人的从善热情。

 

关键词二:社会责任

阿拉善SEE基金会的秘书长助理邬瞳

以市场手段推动环境可持续改善


 

      邬瞳在发言中谈到:阿拉善SEE是一个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为主体,以保护生态为目标的环保公益机构。创始会长晓光先生曾经说过“企业家的责任不仅在于追求经济效益和金钱的价值,不仅在于追求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也要自觉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使我们的经济活动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使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资本增值创造就业和税收,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天然责任。”

      阿拉善SEE的企业家会员们一直以自身的行动来践行社会责任,比如最开始成为会员时的捐赠、支持,许下连续10年成为捐赠的承诺,同时也深入环保项目成为我们的企业家导师,帮助环保NGO梳理战略,突破障碍,也包括现在的绿色供应链行动,通过阿拉善SEE的企业家基因,以市场的手段,推动环境问题可持续改善,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是阿拉善SEE的使命。

 

关键词三:非营利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

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价值观与跨界

 

 

      彭艳妮在发言中谈到非营利组织的三个关键词:第一是“使命”,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是使命驱动型的,这区别于其它商业机构。每一个非营利组织首先上来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由。

      第二是“价值观”。公益人的价值观是非常强烈的,公益组织非营利领域会特别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与成长,关注每一个人能获得平等的机会,能够参与到社会的发展。这会导致我们的方法论跟其它组织会有些不一样,我们做很多工作中间会特别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它跟商业组织不一样。商业组织是董事会决定了什么的战略贯彻执行,说一不二地往下执行。但是在公益组织里面很多事需要大家一起讨论,需要所有人的认同。

      第三是“跨界”。非营利领域,能够掌握的社会资源是非常少的,必须通过跨界才能够带来资源的流通和进出。跨界还能够产生创新,思维模式不一样的人、不同界别的人,在一起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东西。

 

关键词四:公益筹款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丁亚冬

从“大人物”转向“小人物”筹款

 

 

      公益募款最重要是可持续,筹款结构是不是足够稳定。中国扶贫基金会目前有45%的善款来源于公众,这与此前单纯依靠大领导的资源和影响力而得到企业资金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可以称为从“大人物”筹款转向“小人物”筹款,面向公众筹款的比例不断增加,使筹款更具可持续性。但是,中国扶贫基金会还有近60%的善款来源于企业捐赠,因为面向公众筹款的渠道是大家熟知的几个互联网平台,基金会很难通过自有渠道开展广泛、有效的公众筹款,这当中有很多不稳定因素,相比而言,基金会面向企业筹款较容易,效率也更高。

      还有公益筹款人,这个岗位过去大家不太重视,现在很多基金会在培养自己的筹款人,筹款人一定不是只会筹款,因为筹款是一个机构项目、品牌、公信力在公益市场上的着眼点、一个窗口。还有就是服务,这也筹款人最核心的工作,需要把共同创造的价值去传递给别人或者影响更多的人。

 

关键词五:无私奉献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

对人的尊重,对价值的坚守

 

 

      今天是“5·12”纪念日,这个日子对于整个中国尤其公益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整个公益行业还非常年轻,我有一个“三段论”:从1995年开始,因为世妇会等等一系列的影响,公益行业在国内开始有第一代从业者,他们是某些具体领域的专家,他们有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尝试持续地、有系统地按照他们的自己的意愿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使命驱动特别强。2000-2005年之间,第一代的前辈们已经有了机构,开始带领很多青年人,他们受前辈们影响和感染,慢慢成为全职公益人。2008年-2010年之后,第三代从业者出现了,他们更多地把公益当作一个职业来发展。

      在这个行业,无私奉献应该理解为价值观先行,早期可能无私奉献谈的是像一种雷锋精神,现在公益这个职业是有温度的,带着我们强烈的使命感和情怀。在一个变化快速的时代尊重人、理解人,尝试有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才是这个时代做公益的新的方式。公益部门跟企业、政府有着天然的关系,在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分工的问题有它独特的优势,在这样的一个定位前面,我们要有对人的尊重,对价值的坚守。

 

关键词六:UN SDG

拜耳中国CSR高级经理原博雍

从科学、技术和创新探讨合作

 

 

      早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已经通过了UNSDG(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接下来15年要在全球范围内要来进行推广。UNSDG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帮助我们把情怀转变成我们企业的目标及社会目标。

      “公益”“CSR”“可持续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是什么?公益首先就是抱着那颗具有情怀的心去,然后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阶段,我们更多的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帮助社会更好地发展。到了“可持续发展”,在联合国网站说是“以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一个发展需求。”

      UNSDG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去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新的社会问题或者商机在哪儿,这个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绝对直接关系的,现阶段其实UNSDG是处于一个推广期,它更多是希望企业、政府和NGO这样一个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这17个目标,并且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部分。NGO如何从企业那儿拿到钱,这个基础也是在UNSDG这17个目标里面,当我们把这些目标找到更精确的可完成的点,企业、NGO和政府就能够对UNSDG进行一个更好地规划和解决。

      UNSDG也会让企业面临竞争和挑战,从NGO转型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提到社会创新这个问题,社会创新其实是把一些NGO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始方向从捐赠、从帮助,变成去找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来解决它,这与企业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就会有直接竞争。

      潘基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技术和创新必须成为社会包容、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工具。我们希望企业、NGO都能从这三个方面去探讨和合作。

 

关键词七:CSR与公司业务相关度

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CSR负责人杨新斌

跨界创新与资源整合

 

 

      从去年开始,宝马全球在各区市场已经开始了一个变革,从捐助型到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我们主要是有两个聚焦领域,一个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安全出行和可持续发展。

      宝马儿童道路安全是从2005年开始,13年的发展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汽车行业,我们在道路安全和人的教育方面,这个纵向结构上有天然优势,可以不断开发针对社会问题和不同需求、不同服务和教育的产品。另外,就是跨界创新,外部成立了一个公益团体——道德交通公益联盟,这也是一个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现了很多合作伙伴。内部就是打通公司资源,比如,宝马做马拉松赞助,场地有一个很大的空白区域,我们在那里设立儿童安全区域,效果非常好。

      我们还有一个项目叫“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去年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捐赠模式,与清华美院成立了一个非遗研发的创新基地,这是一个挺大的跨界和重新资源的组合,完全可以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八:企业公益的创新思考

英特尔CSR高级经理孙桂艳

企业在改变,公益组织也要变

 

 

      当前的市场变化、技术革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压力,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取得新的进步,企业一直在寻求改变,公益机构要想和企业合作并获得资金支持,也必须根据当前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否则,是达不到企业做公益的预期目标的。

      企业参与公益有两大任务,首先是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其次是社会责任;最终导向是通过参与公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树立强有力的社会形象,帮助企业更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公益项目和企业合作都能产生非常好的结果。社会发展,技术革新,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益组织与企业合作,自身的公益项目是否跟得上社会发展,是否与企业变革相匹配,是否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新的社会议题,这些都是公益组织需要考虑和改变的。

      英特尔此前在公益领域一直致力于教育,“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累计帮助250多万教师实现电脑化教学,启动创客空间推动从创想到创客、从创新到创业的发展,这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项目都是特定时期满足特定需求。新时期,我们希望更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如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着战略型调整,公益组织也应该根据新的社会议题设计符合的公益项目,这样既让自身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也与企业的改革同步,帮助企业在新的时期进步和发展,这样的公益项目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资金问题也会很快解决。

 

关键词九:公益项目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汇丰银行可持续发展总监张惠峰

要实现企业互动、高层参与

 


 

      对公益项目而言,企业出钱,公益组织运作,这是早些年企业参与公益的普遍方式,而对于当下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单纯给钱显然已经不再合适,如何让企业在参与、支持公益项目的同时实现互动,让其内部员工,尤其是高层亲身参与,成为了新的需求。

      对企业而言,好的公益项目不单单是要告诉企业当前社会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还要能够实现与企业的有效互动,让企业员工深度参与。一方面,企业支持公益组织运作公益项目,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要让企业参与其中,感受公益项目所带来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社会的价值,这是保证企业能够认同并支持公益项目的关键所在。汇丰银行内部有“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专门对汇丰银行参与的公益项目进行评估和讨论,确保能够让项目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果,而汇丰银行这些年参与和支持的很多公益项目,如留守儿童、养老、保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项目的实际效果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数据和报告呈现出来,这对于决策层是否持续支持这些项目很不利,因为他们没有切身感受,看不到项目所带来的变化,因此设计参与式、互动环节,让决策层及员工都参与其中,亲身感受项目所带来的变化及产生的社会价值,不仅可以把好的公益理念,通过企业员工得以传递,而且有利于决策层在公益项目支持上的决定。这并非企业对于项目的苛刻要求,而是企业的真实诉求。

 

关键词十:员工志愿者

松下中国CSR总监王爱强

满足感、归属感、忠诚度最大化的提升

 

 

      松下电器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很传统的企业。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先生有一句话,叫做松下是培育人才先于创造产品。他认为人是企业基业常青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非常希望员工不仅有才还要有德性,我们的董事长曾经在一次他自己亲身参与的员工志愿者活动就会说,如果这个员工你没有对社会奉献的精神,我也不相信你对企业有奉献的精神。

      同时,我们也希望员工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能找到一些对企业的归属感,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强调价值的认同,当员工对这个企业的价值是非常认同的时候,对你的经营理念、企业形象、社会行为是认同的时候,他才愿意在这个企业长期工作。

      从员工的层面来说,比如说财务的、人事的,尤其是技术的,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平常在做一些研发、创新的时候,他们内心有丰富的世界、有自己的情怀,他们有自己的技术,你都想象不到他们有很多其它的才能,员工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是非常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现出来,他自己的满足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是能上升到最大化的。

      设计一个好的公益项目,可以把公司的同事、领导,最大限度拉进来。我们每次志愿者活动,一个硬性KPI考核指标,就是说一定要有公司的领导层面去参加。他来了以后,会像普通员工一样的,他能在这里面体会到平时感受不到、收获不到东西。同时,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可以打破层级的壁垒和部门之间的隔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